加强科学研究

73项成果!2024年度中国能建科学技术奖表彰!

为深入践行公司《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大力实施“科技强企、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培育和发展能建特色新质生产力,公司开展了2024年度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经专 业组评审、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核批准,73项科技成果获得2024年度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特予以表彰。技术发明奖技术发明奖二等奖01绿色低碳园区交直流混供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江苏院主要完成人:张  曌、晏  阳、徐怡悦、彭宇菲、钱  康、李东森技术发明奖三等奖01基于远程配送新模式的高性能乳胶基质核心材料研发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易普力公司主要完成人:赵华平、李俊杰、董  云、周桂松、李宏兵02阵列式多吊点稳固吊装柔性大型管屏技术主要完成单位:山西电建主要完成人:吴  凯、王明亮、贺大伟、杜会兵、李佳洋、侯  睿科技进步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01构皮滩三级升船机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机电公司、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构皮滩发电厂、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杭州国电机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要完成人:陈  强、卫书满、张为明、袁晓斌、蔡春华、岑嘉豪、吴俊东、沈寿林、李  壮、刘  幸、马要坡、程建文、张桂仲、祁小晶、殷刘洋02高速公路交通与能源融合路径与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交投公司、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电规总院、广东院、华中科技大学、葛洲坝(武汉)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廖光荣、姚  磊、姚  沅、崔培强、李  彬、王汝波、毛  宁、苏辛一、梁德飞、付  豪、肖  俊、田孝武、高  抗、刘  进、杨  旗03架空输电塔新型关键节点及构件设计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西南院、重庆大学、浙江院、中南院、浙江大学主要完成人:黄  兴、李正良、郭  勇、冯  衡、何松洋、马海云、刘红军、邢月龙、曾二贤、陈  勇、刘翔云、韩大刚、蒲  凡、柯  嘉、牟文鼎04“能源+”多场景融合规划设计运营成套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主要完成人:刘世宇、饶建业、苏辛一、陈俊杰、高  雷、肖  远、苏伯尼、张云帆、屈小云、利振彬、潘远林、张午宇、赵东芳、朱  斌、王坤芳05超大型冷却塔结构体系创新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西北院主要完成人:侯宪安、梁娅莉、刘  强、田克俭、吕  兰、刘淑萍、李  霖、刘  婷、权西宏、王晓斌、马  宁、王选平、张育乐、闫  杰、王永发06海上风电柔性直流换流站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南院主要完成人:周国梁、刘晓瑞、梁言桥、曾  静、谢  龙、马  亮、肖  异、陈  晨、夏泠风、周  挺、王  刚、刘宣宣、夏  谦、王  磊、梁  鹏07大产能智能化电子雷管高 效生产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易普力公司、深圳市锐巽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刘  庆、李宏兵、邓小英、冷振东、周桂松、陈文基、黄显杭、苗  涛、张文佳、张千万、张  艳、郝亚飞、谭翠平、陈红刚08循环水预过滤系统及成套设备主要完成单位:江苏装备公司主要完成人:胡建国、毛  敏、李  强、任国忠、张  成、王志中、陈晓燕、宗焘懿、江东昇、许  军、沙凯丰、蒋克玉、嵇道祥、齐行程、姚  吉09±1100kV户内布置干式空心平波电抗器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北京设备公司、广东院主要完成人:张月华、张  猛、奚晶亮、施世鸿、刘成柱、王  燕、孙国华、周  敏、王国金、简翔浩、郝文光、谭  威、刘雪峰、王红雨、崔旭鹏10能建云商平台重构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电商公司、中国能建主要完成人:苏小坡、张  雏、马文峰、王长兴、张  楠、刘长志、商恩深、张晓坤、刘连启、芦明洲、汪敬琳、张敬宇、范宏宇、张文权、周智乐11全国电力规划实施监测预警平台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主要完成人:刘世宇、刘  强、王雪松、邱  健、张  剑、吴  婧、倪翊龙、李晓珺、汤兰西科技进步奖二等奖01深水卵石地层超宽超高钻石型斜拉桥建造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路桥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机械船舶有限公司、林同棪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主要完成人:刘  雄、符  强、严泽洪、李旭军、陈  伟、温岳飞、左  权、冯文林、曾龙江、黄胜春02大规模风电光伏光热清洁能源基地规划设计与运行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西北院、西安交通大学主要完成人:孙  沛、傅  旭、李富春、邵成成、张雨津、李  丁、冯  斌、范丽霞、李海伟03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的变电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主要完成人:项力恒、陈海焱、张云晓、张天龙、张  涛、邓长红、展瑞琦、姜海博、王  健、葛  扬04智慧测绘数字化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南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王义兵、朱焱华、万山雄、杨丹锋、李铭松、曹鹏亮、孙海全、李铁生、张  欣、韩  旭05EPC模式下大型复杂公共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建设公司、广州葛洲坝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不二幕墙装饰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张美飞、李来安、张铁兵、李汉涛、刘亚涛、彭家华、赵  幸、王大阳、倪海莉、刘  路06超(亚)临界参数再热型背压机应用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西北院主要完成人:安永尧、蒋  安、李  涛、白锋军、赵兴春、刘新龙、刘立成、郑冠捷、徐  斌、梁柏宏07绿色高性能碾压混凝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西水电工程局、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唐宣威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广西院、武汉大学、上海波汇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卢  山、韦孟康、邓文海、张积金、高  宇、杨  勇、盘春军、曾  力、赵  浩、周益宏08船闸工程超大型浮式检修门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机电公司主要完成人:乐成刚、朱双宜、罗彬凌、刘桂芳、彭水平、刘  刚、罗金锋、秦承辉、汪勇军、刘  纯09T型触探技术研究及设备研发主要完成单位:华北院主要完成人:贾  宁、李彦利、刘  顺、王洪播、雷  磊、尹宏磊、苏美亮、赖海林、危欢欢、张代国101000MW级小倾角新型间冷塔特性研究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山西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主要完成人:王新平、马晓峰、张新海、王建军、孙玉庆、李海瑞、王晨旭、宁世龙、段慧维、罗常举11智能无人化电能计量检定与仓储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东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供应链服务中心、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计量中心主要完成人:张  磊、侯恩振、王  澄、吴志刚、黄  湧、党三磊、李春晖、梁尚达、谢明志、张永旺12±800kV与±500kV同塔双回路直流输电线路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南院、华东院主要完成人:吴高波、刘思宁、温作铭、江卫华、夏  亮、岳  浩、崔戎舰、黄庆华、胡守松、袁志磊13高 效大规模超净垃圾发电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华东院主要完成人:韦晓丽、冯琰磊、魏  辉、方  鹏、张晓波、施刚夜、董力诚、陈高森、陈旭明、王  恺14绿色低碳型漂浮式光伏项目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安徽院、山西院主要完成人:叶  筱、斯陈东、牛清泉、吴彩霞、陈晓峰、张立军、高华斌、穆  峰、杨俊虎、刘  磊15电力岩土工程勘测智能化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江苏院、西北院、浙江院、华东院、西南院主要完成人:蔡升华、吴  刚、任治军、葛海明、葛  阳、刘益平、鄢治华、卢继强、戴洪军、余  涛16黄磷土壤处置技术应用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主要完成人:叶  聪、陈一文、吴  磊、丁俊霞、郭  沨、周承瑶、周玉娥、蔡维国、李  炜、张丽萍17高海拔沙尘条件下超/特高压输电线路起晕试验及电晕损失预测方法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华北电力大学主要完成人:李永双、王  勇、唐  剑、刘  晨、黄世龙、赵雪灵、王志强、王  晶、孟  鑫、王运超18长距离大陡坡高流速泄槽段混凝土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二公司、葛洲坝勘测设计公司主要完成人:张建均、王泽光、邵正鹏、罗黄河、张  伟、梅吉林、陈虹君、周振兴、罗  烨、朱向阳19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能电量计算方法及标准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东北院、中南院主要完成人:姜士宏、胡文平、李文凯、张俊春、薄  煜、刘  瑜、刘启军、唐  飞、匡  云、林祥东20电力行业企业级大数据数智大脑研发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西南院主要完成人:冯  勇、吴怡敏、李会超、车  达、傅  强、乔  俏、鄢秀庆、梁  明、罗  刚、李  治21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仿真验证平台(1.0)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主要完成人:刘世宇、凡鹏飞、李  嵘、孙  振、林凯骏、武  赓、赵宗政、李宝琴、侯江伟、邓思阳科技进步奖三等奖01以数字电网为路由的综合能源生态系统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东院、华北电力大学、南方电网广东电力有限公司东莞供电局主要完成人:王海吉、陈志坚、胡健坤、庞学跃、吉小恒、冯国平、卢雪莹02大容量柔直背靠背绿色换流站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广东院、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主要完成人:周  敏、施世鸿、陈  荔、李沛准、林  刚、张肖峰、王  燕03跨季节储能+地热低碳供能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地热公司、工程研究院、科技公司、华北院、华北电力大学主要完成人:欧阳鑫南、宋玉文、阎  智、陈永安、刘铮、高  嵩、贾  宁04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华北院主要完成人:汤晓舒、周  军、李少华、涂  宏、丁  奕、王  慧、彭扬子05高性能废旧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交投公司、中南安全环境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湖北襄荆高速公路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廖光荣、姚  磊、姚  沅、崔培强、平  丰、叶治军、黄哲骁06大型能源基地的新能源容量规划、能源配置方案、评估方法及运行机制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华北院主要完成人:程  浩、徐  珂、朱  芸、曹玉杰、程临燕、程  霞、徐梓原07核电循环水系统设计及施工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广东院、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郑  灿、刘东华、曾令刚、吴海杭、马兆荣、朱光涛、王金玺08超大型复杂结构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市政公司主要完成人:周佳奇、彭  亮、常孔磊、罗会东、冷珍华、冯志军、田海涛09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天然气供应系统优化设计研究主要完成单位:浙江院、浙江省电力建设有限公司主要完成人:任渊源、袁勤勇、刘建波、张利杰、李硕平、林俊光、钱  彬10海上风电深水区大跨距水下定位导向沉桩技术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火电主要完成人:周骊福、陈杰湛、梁汝波、庄丹辉、张佳鑫、陈晓杰、李汤飞11综合能源系统优化配置、运行策略研究及平台开发主要完成单位:天津院主要完成人:赵  号、徐  兵、马  麟、刘玥晗、刘  剑、李学斌、王  侃12沙漠地区输电线路金属装配式基础设计研究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中南院主要完成人:曾二贤、冯  衡、吴海兵、高斐略、徐  彬、吴海洋、江卫华13软土地基就地固化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生态治理(湖北)股份有限公司、葛洲坝生态环保公司主要完成人:石  岩、周智利、洪  军、康富荣、钟  晨、戴  广、程  柳14多跨连续刚构桥快速安全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路桥公司主要完成人:黎新春、符  强、王福铭、陆继明、王  勇、兰志俭、房虹汝15下穿高速公路浅覆土长大框架桥顶进施工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一公司主要完成人:李晓晶、易小军、周  敏、孙秀丹、祁龙飞、周  坤、于  欣16预干燥系统关键技术及核心装备系列化研制与规模化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北京设备公司主要完成人:王春民、张勇杰、尤清华、任  贺、高亭亭、刘  义、何玉龙17核级弹簧复位电动执行机构主要完成单位:华东装备公司主要完成人:张  宇、蔡  军、徐文才、吴  江、李  鸣、方  超、丁  镠18支撑新能源安全消纳的网源协同规划与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西南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主要完成人:刘  方、胡  浩、王潇笛、郑  勇、李  婷、苟  竞、杜新伟19明钢管调压室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机电公司主要完成人:马经红、卫书满、胡海峰、辜家明、喇起龙、柳金强、程晓鹏20地下变电站土建设计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陕西院主要完成人:董淑卿、佘阳阳、吴  桐、王胜利、韩子俊、张光弢、程思渊21抽水蓄能电站堆石坝填筑智能管控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二公司、武汉英思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主要完成人:林本华、丁志军、王  坚、戴洪义、王仁超、蒙胜弟、李玉强22国产控制系统在核电常规岛的应用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华东院主要完成人:马成喜、张  翼、孙海翠、朱志明、薛  颖、包一鸣、钱  非23智能装备在水泥生产过程中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水泥公司主要完成人:付金强、郑志龙、朱攀勇、吴晓欢、余明江、高先梨、姚  琴24建筑密集区超深基坑及地下结构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建设公司主要完成人:于建兵、詹东伟、冯闲筝、赵敏慕、彭  玲、党伟龙、赵  磊25海上风电场并网消纳关键问题研究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分公司主要完成人:刘世宇、王雅婷、刘  强、苏辛一、汤兰西、胡德芳、程晨璐26超深竖井超大型大直径压力钢管安装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二公司主要完成人:毛  勇、艾清水、李  东、兰国原、温焕翃、朱  明、吴  琦27多场景下地线融冰一键顺控系统和数字化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南京线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贵阳局主要完成人:陆桂来、曹伟伟、徐望圣、李成涛、顾  莉、王  郑、李  其28复杂地质条件下小直径长距离岩石顶管隧洞快速安全施工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路桥公司主要完成人:何  威、杨军华、刘剑峰、杨爱群、单长飞、苏川川、徐耀军29特殊地质环境条件下陆上风电场快速施工安装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电力公司主要完成人:刘志兵、陈新星、杨  彬、沈俊杰、刘志刚、黄元勇、杨  靖30全国新型储能大数据平台主要完成单位:电规总院、中能智新主要完成人:胡  明、何  肇、徐东杰、董  博、武  震、杜战朝、张  翼31大型多功能异形场馆数字建造关键技术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主要完成人:王  伟、赵  勇、徐芳妹、彭俊豪、林  杰、唐  健、刘  勇32特(超)高压输电线路迁改关键技术研究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电力公司主要完成人:姚明辉、高鹏飞、吴  威、李笑怡、潘宇航、蔡连成、唐  伟33水电工程大型进水塔智能建造装备主要完成单位:葛洲坝市政公司主要完成人:马晓阳、彭  亮、宋晓建、高建福、冷珍华、刘  利、梁成刚34基建全过程综合数字化管理平台主要完成单位:洛斯达公司主要完成人:马小丰、商浩亮、赵  超、王振华、易  路、郭付翔、雷  宏35数字化技术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建筑集团主要完成人:向少杰、郑  岩、周  伟、程志辉、朱旭峰、代文静、曹俊杰36组合式液压顶升装置在燃机吊装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天津电建主要完成人:范旭平、董小利、董  江、刘  佳、赵德龙、谷孝增37输电通道云端优化与设计平台主要完成单位:洛斯达公司主要完成人:李志斌、胡  博、王  刚、刘永涛、张  栋、周高伟、赵  晶38面向企业复杂应用场景一体化快码平台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完成单位:广西院主要完成人:廖显幸、潘能科、陆宇彬、李天仲、周卫江、卢全健、韦广村

2024-08-03

2024年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024年7月29日,全国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目标部署国际科技合作工作任务。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阴和俊出席会议并作主旨报告,科技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家昌主持会议并作总结。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提出了新时代科技发展“八个坚持”重要思想,阐述了新时代科技强国的“五大要素”,作出了五方面战略部署;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构建全 面创新体制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部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深化国际科技合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会议强调,要深刻领悟新时代建成科技强国的重大战略意义,坚持和加强党对国际科技合作的全 面领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按照党中 央决策部署,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责任,凝聚工作合力,开创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要围绕国际科技合作战略目标和重 点任务,开拓进取,务求实效,在开放合作中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王辰、中国科协党组成员罗晖、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兰玉杰出席会议,中 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厅(委、局)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负责同志,中 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负责同志,有关科研机构代表,以及科技部系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2024-07-30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习近平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 摄  全国科技大会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两院院士大会在京召开  习近平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科技兴则 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李强主持 丁薛祥宣读奖励决定  赵乐际王 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新华社北京6月24日电 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2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为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科技兴则 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必须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先导地位和根本支撑作用,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李强主持大会,丁薛祥宣读奖励决定,赵乐际、王 沪宁、蔡奇、李希出席。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李强、赵乐际、王 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等出席大会。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上午10时,大会开始。解放军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起立高唱国歌。  丁薛祥宣读《中共中 央、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颁奖。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奖。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 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 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右)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左)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习近平等党和国 家领 导人同两位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这是习近平等党和国 家领 导人同两位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仪式号角响起,习近平首先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和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颁发奖章、证书,同他们热情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 家领 导人同两位奖获得者一道,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发证书。  在热烈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 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 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习近平强调,在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规律性认识,积累了许多重要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的全 面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创新引 领发展,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坚持以深化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坚持培育创新文化,坚持科技开放合作造福人类。这些经验必须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指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 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习近平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 国体制优势,完善党中 央对科技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体制,构建协同高 效的决策指挥体系和组织实施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调动产学研各环节的积极性,形成共促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工作格局。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提高基础研究组织化程度,鼓励自由探索,筑牢科技创新根基和底座。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 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  习近平强调,要全 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加强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区域科技创新布局,改进科技计划管理,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加快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分类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完善激励制度,释放创新活力。  习近平指出,要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加快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优化高等学校学科设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自主培养水平和质量。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激励广大科研人员志存高远、爱国奉献、矢志创新。  习近平强调,要深入践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开放合作中实现自立自强。深入践行国际科技合作倡议,进一步拓宽政府和民间交流合作渠道,发挥共建“一带一路”等平台作用,支持各国科研人员联合攻关。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让科技更好造福人类。  习近平表示,希望两院院士当好科技前沿的开拓者、重大任务的担纲者、青年人才成长的引 领者、科学家精神的示范者,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再立新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自觉把学术追求融入建设科技强国的伟大事业,创造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科技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力做好服务保障。  李强在主持大会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深刻总结了新时代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经验,精辟论述了科技创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伟大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系统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新征程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科技强国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 央周围,全 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做好科技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 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会上,李德仁和薛其坤代表全体获奖人员作了发言。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这是习近平同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武汉大学李德仁院士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这是习近平同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的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亲切交流。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会前,习近平等领导同志亲切会见了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中共中 央政治局委员、中 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有关领导同志,国务委员,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出席大会。  各省区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 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军队有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两院院士、部分外籍院士,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代表等约3000人参加大会。  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共评选出250个项目和12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9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2项,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5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39项,其中特等奖3项、一等奖16项、二等奖120项;授予10名外国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24-07-18

第三巡视组巡视科学技术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第三巡视组巡视科学技术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根据党关于巡视工作统一部署,近日,第三巡视组巡视科学技术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第三巡视组组长王立山作了动员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巡视工作提出要求。科技部党组书记阴和俊主持会议并讲话。  科技部领导班子成员,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第三巡视组、巡视办有关同志出席会议;科技部近年来退出领导岗位的班子成员,部副秘书长,各内设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人事司、机关党委、科技日报社有关负责同志,巡视工作联络组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王立山强调,国家机关位居国家治理体系的,是推动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领导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对和国家机关开展巡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履行职能责任的重要举措,是把严的基调一贯到底、纵深推进反腐斗争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党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党精神,坚决完成好党交给的巡视任务。  王立山指出,巡视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二十届纪委二次全会部署,突出政治巡视定位,贯彻巡视工作方针,旗帜鲜明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着力查找和纠正被巡视党组织履行职责中的政治偏差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检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突出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的监督,了解加强政治建设、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履行核心职能责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情况;检查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情况,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深入查找关键岗位、领域的问题;检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突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巡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情况,突出对履行整改责任的监督。对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审计、财会、统计等其他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巡视组也将结合实际纳入巡视监督检查。  阴和俊表示,决定对科技部党组开展巡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科技部党组的一次“政治体检”,也是对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一次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科技部党组坚决拥护党决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配合巡视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积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落实巡视工作要求。党组和各级党组织要以这次巡视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科技部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岗位人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其他不属于巡视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由科技部和有关部门认真处理。

2024-06-25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会见团结香港基金主席陈智思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京会见了团结香港基金主席陈智思一行。  阴和俊部长表示,习近平主席十分关心香港创科发展,强调要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科技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重要指示精神,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携手推动惠港科技政策落地实施,有力推动了以香港创科进步服务国家创新发展大局。阴和俊部长强调,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优势明显,科技部将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香港社会各界密切协作,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实现创新要素更加便捷地跨境流动,加大力度支持香港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多措并举扩大内地与香港科技人文交流的力度和规模,支持香港加快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陈智思主席感谢科技部多年来对团结香港基金的大力支持。他表示,团结香港基金是香港具有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智库,在政策研究、弘扬中国文化、编纂香港地方志等方面取得丰富成果,广受好评。明年基金会将踏入10周年,基金会将加强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香港与东盟合作、香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等方面的研究,讲好中国故事。  政府驻港联络办研究部部长雷海秋、教育科技部副部长吴程一行陪同团结香港基金代表团到访科技部。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戴钢,政策法规与创新体系建设司司长解敏,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港澳台办公室副主任高翔,相关事业单位负责同志赵树璠等陪同参加会见。

2024-04-22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会见南非高等教育、科学与创新部长布莱德·恩齐曼迪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在京会见了来华访问的南非高等教育、科学与创新部长布莱德·恩齐曼迪一行。  阴和俊表示,习近平主席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一致同意携手构建高水平中南命运共同体,为双边科技合作指明了方向。目前,双方科技创新合作进展顺利,两国在青年科学家互访、科技人员培养、联合研究项目、联合实验室建设、科技园区与创新创业合作等多方面开展了务实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下一步,希望双方持续提升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水平,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并深化双方共同参与的多边合作,为促进中南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发挥更大作用。  恩齐曼迪感谢中国科技部邀请其访华,并表示很高兴出席将于重庆举行的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恩齐曼迪赞赏中国科技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并为世界科技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期待双方继续加深双边科技合作关系,并在金砖国家、中非合作论坛等框架下持续深化合作,共同促进发展中国家科技水平提升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会见后,双方签署了相关双边合作文件。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戴钢、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主任高翔、国家遥感中心主任赵静、基础研究司副司长郑健、相关事业单位负责同志赵树璠等陪同参加会见。

2024-02-26

第三巡视组巡视科学技术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第三巡视组巡视科学技术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第三巡视组巡视科学技术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  根据党关于巡视工作统一部署,近日,第三巡视组巡视科学技术部党组工作动员会召开。第三巡视组组长王立山作了动员讲话,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巡视工作提出要求。科技部党组书记阴和俊主持会议并讲话。  科技部领导班子成员,纪委国家监委驻科技部纪检监察组有关负责同志,第三巡视组、巡视办有关同志出席会议;科技部近年来退出领导岗位的班子成员,部副秘书长,各内设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人事司、机关党委、科技日报社有关负责同志,巡视工作联络组有关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王立山强调,国家机关位居国家治理体系,是推动党治国理政、管党治党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领导机关,地位重要、责任重大。对和国家机关开展巡视,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党的高度重视和关心爱护,是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履行职能责任的重要举措,是把严的基调一贯到底、纵深推进反腐斗争的重要举措,是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科技部党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入领会党精神,坚决完成好党交给的巡视任务。  王立山指出,巡视组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二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二十届纪委二次全会部署,突出政治巡视定位,贯彻巡视工作方针,旗帜鲜明把“两个维护”作为根本任务,聚焦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紧盯权力和责任,紧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紧盯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着力查找和纠正被巡视党组织履行职责中的政治偏差和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政治巡视利剑作用。检查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重大决策部署情况,突出对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情况的监督,了解加强政治建设、带头做到“两个维护”,履行核心职能责任、落实深化改革要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情况;检查落实从严治党“两个责任”情况,突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的监督,深入查找关键岗位、领域的问题;检查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情况,突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年轻干部教育管理和基层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巡视发现问题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情况,突出对履行整改责任的监督。对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审计、财会、统计等其他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巡视组也将结合实际纳入巡视监督检查。  阴和俊表示,决定对科技部党组开展巡视,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对科技工作的高度重视,是对科技部党组的一次“政治体检”,也是对科技部全体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一次思想淬炼和政治历练。科技部党组坚决拥护党决定,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配合巡视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积极主动接受监督检查,落实巡视工作要求。党组和各级党组织要以这次巡视为契机,进一步增强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巡视工作和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对巡视发现的问题立行立改、真改实改,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巡视组将在科技部工作2个月左右。巡视期间设专门值班电话:010-68025356,每天受理电话的时间为8:00至18:00;专门邮政信箱:北京市A04544信箱。巡视组受理信访时间截止到2023年12月20日。根据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巡视组主要受理反映科技部党组领导班子及其成员、下一级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岗位人员问题的来信来电来访,是关于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等方面的举报和反映。其他不属于巡视受理范围的信访问题,将按规定由科技部和有关部门认真处理。

2023-12-11

公司介绍

MORE
山西省国创科学技术研究院(简称“国科院”)是山西省大型多学科高水平科研机构,以后期服务山西建设国际一 流的和谐宜居之晋的战略目标为己任,坚持“创新立院、人才强院、开放办院、服务兴院”发展战略,立足应用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重大公益研究和科技服务发展定位,努力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和推动晋、豫、冀协同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2023年,国科院在十四五会议结束的序幕中诞生。涵盖城市安全与治理、城市环境与生态保护、“高精尖”科学技术与科技创新成果等智库、科学普及与传播等工程发展、重 点领域的科研项目创新机构。国科院往北紧挨河北、往南相连河南“两个大省”城市战略定位,今后积极参与全国科技项目创新中心建设,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创新工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工程、人才发展工程、科技条件建设工程。以构建仪器设备共享为核心的检测分析与测试平台、以工业云为核心的计算信息服务平台、以出版物为核心的科技文化传播平台,形成了开放共享的新型运行机制;打造具有国科院特点、服务晋都创新发展的新型科技智库,后期能够实现在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上发挥作用;加强应用研究、高新 技术研究和重大科技攻关,不断提高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领 先优势;坚持科研与产业发展并重,力促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孵化了一批优 秀的高 新 技术企业;秉承以人为本,弘扬创新精神,形成富有创新活力的人才聚集,培养了一批优 秀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人才;坚持开放办院,聚焦全球高等创新要素,构建了“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放眼未来,国科院将更加突出创新驱动,驰而不息深化改革,推动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积极探索建立“研究院—综合研究中心—首 席科学家—学术团队”运行模式。引导和激励各创新主体和广大科技人员以拼搏为美,向行动致敬,把科技创新的丰富成果转化为建设国际一 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强大力量。等到2030年,建设能够成为有特色、高水平现代科研机构,走在全国地方科研院所前列。成为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建设国际一 流和谐宜居之晋的重要支撑,成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成为展示山西省科技改革和创新成果的窗口。